![]() | ![]() |
Gold V.1.3.1 signal Telegram Channel (English) | 黃金交易訊號 V.1.3.1 Telegram 群組 (中文) |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與消費國,正面臨養豬產業的重大轉折點。隨著政府採取大膽措施應對日益嚴重的供應過剩及豬肉價格暴跌,整體產業格局出現變化。在過去多年為了因應危機而快速擴張和積極重建豬群後,中國現正籌劃縮減規模——計劃削減約一百萬頭、約佔2%的能繁母豬數量,以穩定市場並支持受壓的養豬戶。
中國為何削減母豬數量?
這一舉措源於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6月底中國的能繁母豬存欄量達到4043萬頭,遠超政府設定的3900萬頭目標。出現過剩的主要原因,是2018至2020年間非洲豬瘟(ASF)爆發後導致數百萬頭生豬損失,當時推升了豬肉價格,也促使企業大力重建豬群。
隨著生產供應大幅提升,缺口很快被填補,供需天平開始向另一端傾斜。如今,市場豬隻過剩,消費需求低迷,活豬價格暴跌。八月初,養殖戶出售育肥豬時的收購價低於每公斤14元人民幣(約合1.95美元),比一年前的每公斤20元大幅下跌。許多養殖戶在這樣的價格下出豬即意味著虧損。價格急劇下跌促使中國政府和行業迅速出手,保護市場穩定以及養豬戶的生計。
計劃內容:如何應對供應過剩問題
中國政府已召集大型養豬企業於北京召開重點行業會議,討論減少能繁母豬群的具體舉措。規劃的核心策略包括:
這些措施不僅旨在削減過剩產能,也在預防未來可能威脅生產者及消費者利益的市場波動。
更廣泛影響:飼料、貿易與全球格局
政策效應預計將波及豬肉市場以外。隨著母豬及整體豬群數量縮減,中國對主要動物飼料——特別是豬日糧中的重要成分豆粕——的需求可能明顯下降。目前中國正面臨持續的貿易摩擦,以及下半年大豆供應中斷的風險。在這種情勢下,抑制生豬產能還能幫助中國降低飼料成本波動的壓力,並將生產規模調整到較貼近內需的合理範圍。
產業反應與未來展望
對於養豬戶而言,政府有人為干預推動受控減產,短期內有助於提振價格和緩解供應壓力。但產業仍需一段調整期,農場必須重新規畫擴張計劃和資金投入。一些規模較小或效率較低的養殖戶將面臨更大挑戰,而大型企業則可能有更多資源渡過過渡期。
中國政府採取主動措施——邀請25家全國主要豬企共商對策——足見問題之嚴重,以及政府維護豬肉市場穩定的決心。鑑於中國在全球豬肉產業的份額,這些調整也將對全球肉類及飼料市場產生影響。
未來趨勢展望
中國欲削減百萬母豬的行動,預示著農業政策向更嚴格管理的新時代邁進。這可能短期內穩定價格,但中長期整個豬肉產業仍需靈活調整,以因應內需消費變化、生物安全風險及國際貿易局勢的變動。肉類和飼料產業的投資者、貿易商與利益相關方必將密切關注,因中國養豬業的動態往往牽動全球食品供應格局。
總的來說,這次壓縮母豬存欄的舉措是中國針對近期市場失衡而做出的有力回應。伴隨供應收縮和產業調整,養豬戶、貿易商和政策制定者都將留意價格回升的信號,以及如何借鑒經驗以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的供需劇烈波動。
![]() | ![]() |
Gold V.1.3.1 signal Telegram Channel (English) | 黃金交易訊號 V.1.3.1 Telegram 群組 (中文) |
講座內容頁面 |
![]() |
進入 |
講座內容頁面 |
![]() |
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