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Gold V.1.3.1 signal Telegram Channel (English) | 黃金交易訊號 V.1.3.1 Telegram 群組 (中文) |
香港住宅房地產市場素以波動著稱,目前正處於一個轉型時刻。經歷多年由全球經濟變化、加息及疫情餘波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後,現時市場正在出現一些謹慎復甦的跡象——特別是價值低於五百萬港元的住宅板塊。推動這股新動力的背後原因是什麼?買家和投資者在評估這個城市不斷變化的房地產環境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政策轉變與發展商折扣推動買家入市
2025年,香港政府推出針對性印花稅下調,新政明確惠及低價物業買家。以三至四百萬港元住宅為例,交易成本減少高達五萬九千港元,直接刺激本區間第一季度成交量同比急升73%。此外,發展商亦積極促銷未售出單位,針對入門新盤推出5%至10%的折扣。對買家而言,這些優惠大大降低了入市門檻。
儘管融資環境較過往仍然緊張,惟現時亦有逐步穩定跡象。定息按揭利率現介乎4.74%至4.89%,雖然對部分長期本地居民而言仍屬偏高,但可預見性的還款安排有助重拾自住及投資者的信心,紓緩資金壓力。
市場風險與失衡依然存在
雖然局部市場呈現正面訊號,但結構性與宏觀經濟挑戰依然嚴峻。經過多年高估值後,加上內地經濟疲弱及人口持續流失,香港正承受雙重壓力。負資產樓宇數量已升至22年新高,凸顯風險未除。
庫存過剩亦是當前主要隱憂。發展商手上現存超過93,000個未售單位。以目前成交速度計,市場需時四年半以上方可消化現有過剩供應。故大幅折讓將大概率持續,市場調整週期或要至2025年底甚至2026年方見底。
話雖如此,近期成交量回升,尤其是五百萬港元以下住宅板塊,確實具意義。一手市場成交重返多年高位,買家信心逐漸回溫,尤其市場預期下半年可能減息。然而,有一點必須注意:過往香港房地產市場復甦,只有當成交量較之前平均水平大幅增加五成以上才可持續,而現時雖然成交回升但尚未重返過往高峰。
策略性入手入門及交通導向型物業
對中線投資者而言,目前環境正漸漸呈現入市契機,但仍需謹慎選擇及耐心。三大因素值得關注:
負擔能力及流通性:稅項減免、發展商優惠及吸引力按揭利率,令五百萬港元以下物業較其他價位區間具競爭力。這類住宅流通性較高,有助在波動市況下靈活應對。
優質地段抗跌力:鄰近港鐵站等交通樞紐單位,表現持續優於大市。這些「交通導向型」物業長期為資本保值首選,自住及投資需求穩定,即使市道疲弱亦然。
政策支撐及結構性利好:政府繼續主動出台措施維穩樓市,包括印花稅下調及促進去庫存等。雖未能杜絕所有風險,但有關措施明顯為樓價下跌設下底線。
買家及投資者應關注什麼?
在香港樓市逐步重新平衡的過程中,審慎買家應聚焦優質地段、積極把握發展商折讓優惠,並確保融資條件符合不同市況下的還款能力。目前市場復甦屬初步階段,仍有可能受全球利率波動、地緣政治風險或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等新衝擊影響。但對中長線投資者而言,結構性改革、政策激勵及市場情緒好轉,令現時成為選擇性參與香港樓市的審慎時機——尤其是在供應、需求與價值三者逐漸收斂的板塊。
總結來說,儘管香港房地產周期風險猶存,近期一系列減稅和政策改革已經重新塑造格局。具備市場認知、審慎選擇和著重基本面分析的買家,或會發現未來數月在這個全球最具活力但同時充滿挑戰性的樓市中,浮現少見的機會。
![]() | ![]() |
Gold V.1.3.1 signal Telegram Channel (English) | 黃金交易訊號 V.1.3.1 Telegram 群組 (中文) |
講座內容頁面 |
![]() |
進入 |
講座內容頁面 |
![]() |
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