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幣近期面臨顯著貶值壓力,兌美元匯率接近13個月低點。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債券利差的不斷擴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儘管中國人民銀行(PBOC)正在積極干預以穩定人民幣匯率,但強勢美元與中國經濟挑戰使這一任務困難重重。
中美債券利差擴大是人民幣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利差達到22年來的新高,使得美元資產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增。這導致資金大量流出中國,進一步削弱人民幣匯率。自11月中旬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不斷設定更強的中間價來應對人民幣貶值壓力,但挑戰依然存在。
2024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將中間價設為每美元7.1870,強於市場預期,成功將在岸人民幣維持在接近關鍵的7.3水平附近。離岸人民幣則報7.3016。這些干預措施暫時穩定了人民幣匯率,但專家警告稱,2025年可能是關鍵之年,特別是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
中國目前正面臨多重經濟挑戰,其中包括房地產危機以及與美國之間可能出現的貿易摩擦。這些挑戰已引發外界對人民幣再次大幅貶值的猜測,如同2015年及新冠疫情期間的情況一樣。中國政府尚未表現出放鬆資本管制的意願,而資本管制對於人民幣實現作為全球貿易貨幣的潛力而言至關重要。
中美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正越來越多地塑造全球市場格局。利差的擴大突顯了中美經濟發展方向的不同,這可能將改變全球經濟政策的取向。各國央行需要在政策制定中維持戰略平衡,因為國內政策的變化正在日益影響全球市場。
重點摘要:
隨著2024年接近尾聲,人民幣的穩定為新一年的匯率變化鋪平了道路。在美國通脹僅小幅上升的背景下,美元保持平衡,減輕了市場對於激進加息的擔憂。然而,利差不斷擴大以及可能的貿易摩擦,可能會引發全球經濟政策的重大變化。